”乾隆年制“牡丹花鸟描金玻璃瓶
乾隆时期(1736-1795年)是清代工艺的鼎盛阶段,皇帝对各类工艺的极致追求推动了宫廷造办处的技术革新。玻璃器作为皇家“雅玩”的重要品类,在此时达到工艺巅峰——造办处玻璃厂融合了中国传统琉璃工艺与欧洲玻璃制作技术,能烧制出透明度高、色泽纯净的玻璃胎体,为后续的描金、彩绘工艺奠定了基础。同时,乾隆朝“瓷画仿洋彩,洋彩仿瓷画”的艺术交融趋势,也延伸到玻璃器制作中。这件玻璃瓶将瓷器上的牡丹花鸟题材、描金工艺与玻璃材质结合,是宫廷工匠对“跨界工艺”的大胆尝试,体现了乾隆时期“兼容并蓄、精益求精”的工艺精神。
牡丹花鸟纹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常见纹样,它将牡丹花与鸟类相结合,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。牡丹的花朵硕大饱满,色泽艳丽,常被用来象征财富和尊贵;牡丹的繁茂生长和绚丽绽放,象征着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。牡丹花鸟纹象征着富贵吉祥、繁荣昌盛、美好爱情、吉祥如意。瓶身主体纹饰为“牡丹绶带鸟”图。牡丹花朵丰腴艳丽,有“花中之王”美誉,象征富贵吉祥;绶带鸟因“绶”与“寿”谐音,寓意长寿安康,二者组合是清代宫廷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纹饰之一,寄托着对皇室“富贵绵长、福寿双全”的祈愿。
展开剩余69%胎体为高透明白玻璃,质地纯净如冰似玉,透光性极佳,这是乾隆时期玻璃厂对“涅白玻璃”工艺的精湛运用。与瓷器相比,玻璃胎体的制作难度更高,需控制熔融温度、冷却速度以避免气泡与开裂,其通透质感也为纹饰呈现提供了独特载体。玻璃材质的运用反映了乾隆时期对西方工艺的吸纳,纹饰的吉祥寓意则根植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,是清代“中西交融、传统延续”文化特质的微观缩影。集描金、彩绘、玻璃成型于一体。先以高温成型玻璃胎体,再以金粉、矿物颜料在胎体上绘制纹饰,最后经低温烘烤使金彩、彩绘附着牢固。瓶颈处的描金回纹、花卉纹,瓶身的牡丹花鸟纹,都因玻璃的通透感而更具立体层次。
描金又称泥金画漆,在漆器表面,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,常以黑漆作地,也有少数以朱漆为地,也有把描金称做“描金银漆装饰法”的。描金是金彩装饰方法之一,描金是用本金(金粉)或亮金(金水)在瓷面上描饰装饰纹样或配合其他装饰作边线或金地使用。 本金的使用技法较亮金操作要困难得多,而且由于含金量高,一般只局部使用于高级产品,一般产品目前都采用亮金。描金装饰均用手工描绘,金水的操作步骤较为简便,手工操作方法是根据装饰部位用描金笔蘸取金水描绘花纹,镶边、铺金地或结合其他装饰使用。
艺术点评
该藏品是工艺与艺术交融的精妙杰作。其以高透明白玻璃为胎,澄澈如冰玉,为纹饰铺就了空灵底色。瓶身“牡丹绶带鸟”图,牡丹秾艳、鸟羽鲜活,色彩晕染细腻灵动,尽显工笔花鸟的雅致神韵;瓶颈描金回纹与圈足锦地纹,金彩璀璨,于玻璃通透中更显华贵层次。“春晖图”题诗笔墨清逸,诗画相衬,将文人雅趣融入皇家工艺。器型承玉壶春瓶之端庄,玻璃材质的通透感又赋予其瓷器所无的空灵之美,是乾隆时期“跨界工艺”与“审美融合”的典型体现,于方寸间凝聚了宫廷艺术的奢华与雅致,堪称玻璃彩绘艺术的巅峰典范。这件乾隆年制牡丹花鸟描金玻璃瓶不仅是一件工艺杰作,更是一部浓缩的清代宫廷艺术史。它的每一处金彩、每一笔彩绘、每一寸玻璃胎体,都在诉说着乾隆时期宫廷工匠的奇思妙想与皇家文化的璀璨风华,是中国古代玻璃工艺与瓷绘艺术交融的巅峰绝唱。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!
以上全部内容为平台主观观点摘录或原创文化广告包装,不代表任何藏品实际价值与真伪鉴定,藏友自行看待与区分
发布于:安徽省睿迎网-杠杆炒股配资网-股市杠杆公司-免费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